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4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全區上下緊緊圍繞“3456”發展思路,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齊心協力,奮力突破,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全區完成生產總值77.94億元,增長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15億元,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15億元,增長9.8%;服務業增加值19.95億元,增長8.7%;地方財政收入1.52億元,增長11.6%;固定資產投資36.8億元,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7億元,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8元,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 8934元,增長13.4%。
㈠農業經濟穩步增長。蘋果產業優勢進一步增強,果園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全年新栽蘋果8700畝,改造提升2.5萬畝,蘋果總產24萬噸,果農人均蘋果純收入穩定在萬元以上?,F代農業園區發展不斷加快。周陵園區率先建立了土地流轉示范基地,西塬、津櫻、鵬大等園區的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命名了金圪塔、晨光等4個區級農業園區,園區規模和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全年糧食總產3.6萬噸,蔬菜產量2.1萬噸,肉蛋奶產量2萬噸,干雜果產量840噸,建成王石凹千畝中藥材示范基地,農副產品供應能力穩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陳爐鎮被農業部評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
㈡工業經濟負重前行。2014年,面對煤炭產業疲軟的嚴峻局面,我區一方面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接續產業,不斷增強工業發展后勁。年產60萬噸喬子梁煤礦通過省級驗收,民興、永宏等四家煤礦通過市級驗收。陳爐陶瓷工業園區被命名為省級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園區供電線路、主干道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寶地蓋業、秦王府三期、30萬噸耐火熟料生產線等項目全面鋪開,園區建設如火如荼。高樓河年產90萬噸精洗煤項目開工建設,50萬噸石渣和20萬噸氧化鈣建設項目穩步推進。阿莊風電項目進場道路全線貫通,簽訂了設備購置合同,升壓站、110千伏外輸線路正在加緊建設。新培育盛昌煤業、瑞澤煤業2戶規模企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1戶,區屬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
㈢第三產業持續發展。以陳爐古鎮景區建設為重點,全力發展旅游業。北堡子恢復工程基本完工,實施了2.9萬平方米的景區綠化工程,對核心景區道路沿線環境進行了綜合改造,游客接待中心和文昌閣停車場投入使用,景區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金鎖石林景區開發步伐加快,總體規劃正在加緊編制,景區道路主體工程完工,游覽便道正在加緊建設。全年共接待游客17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再創新高。商貿、物流等服務業平穩發展,潤民達康“放心肉”連鎖店達到40家,樂源超市、欣之農有限責任公司2戶企業進入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行列,限上企業規模持續擴大。
㈣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嚴格落實駐項目工地專員制度,“進項目、促增效”活動成效明顯,2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76億元。全年共爭取政府投資項目105個,落實中省資金2.7億元。共實施政府投資項目202個,完成投資6.5億元。組織參加了西洽會、楊凌農高會及首屆海峽兩岸孫思邈中醫藥合作與發展研討會等對外商貿活動,共簽約項目24個,涉及資金68.58億元,其中11個項目開工建設,實際利用市域外資金14.33億元??偼顿Y5億元的50兆瓦李家塔光伏電站項目通過省發改委備案,投資1.4億元的世行貸款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獲省發改委批復,正在編制初步設計,這些重大項目必將為印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㈤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北城區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漆水河印臺段堤防工程竣工,姜女祠河東道路改造完成了污水管道、地下管廊以及天然氣管網鋪設任務,印臺中學4、7號教學樓主體完工,區體育場看臺和地下停車場建成。濟陽新城和建興佳苑等保障房項目進展順利,全年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690套,竣工1380套。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紅土鎮新型社區和廣陽鎮楊河公租房項目開工建設,陳爐文化旅游名鎮、紅土重點鎮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面貌得到較大改善。扎實開展節能減排、治污降霾等專項整治和創國衛各項工作,全年萬元GDP能耗下降6.78%,完成任務的233.8%;削減燃煤1.24萬噸,完成任務的326%;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減1.56%、2.6%、0.31%和0.6%,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㈥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半p高雙普”工作全面推進,4所中心幼兒園建成投用,2座教學樓和3座教師周轉宿舍樓項目即將開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區人民醫院掛牌成立,區醫療廢棄物中轉站建成,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58%。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8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3.61%;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率分別完成年任務的105%、99.8%和100%,“五險一金”財政保障機制得到有效落實。開展“播種文化、歡樂鄉村”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10場次。省委組織部主持召開的印臺區“兩聯一包”扶貧工作座談會效果良好,精準扶貧工作扎實開展。新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個、農村幸福院15個。建成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人口自然增長率3.49‰。全面開展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專項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化解信訪積案,全區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㈦深化改革全面啟動。制定了《印臺區推進各項改革的實施方案》,對深化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對區級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清理。農村土地改革穩步推進,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2.2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總面積的12.2%。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步伐加快,新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36個、種養大戶50戶;區便民服務大廳進駐服務單位32個,正式對外辦公,區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鎮村綜合改革起步,各項改革陸續展開。
總的來看,2014年我區經濟在低位運行,計劃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主要經濟指標未達預期。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轄區部分省市屬企業關停改制,煤炭產業全面萎縮,工業經濟持續在低位徘徊,規上工業增加值和生產總值兩項指標未完成全年計劃。二是投資增長壓力較大。投資上億元的重特大項目缺乏,中小項目無法支撐投資的高速增長,高速路建設、房地產開發等跨區域投資銳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后勁嚴重不足。三是財政增收后勁不足。原有骨干稅源及區域外投資貢獻率逐年降低,稅源短缺,持續增收的壓力巨大。加之民生支出不斷增加,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二、2015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根據區委九屆五次全會精神,結合實際,建議全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調控目標為:
—生產總值增長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
—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
—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上下達指標以內。
確定上述指標,主要是考慮了以下因素:當前,在以經濟調速、結構優化、動力置換為特點的宏觀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2015年在全區工業支柱產業增長乏力,新的增長點不多的條件下,結合宏觀經濟形勢,考慮省、市預期增速目標,我區確定生產總值增長8%的一系列目標有一定基礎,也有利于全區上下自加壓力,同心協力,攻堅克難,逐步提振各方發展的信心,推動全區轉型提速發展。
三、2015年主要工作任務
㈠加強經濟運行調度
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保持經濟穩中求進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為經濟平穩發展奠定基礎。強化投資拉動作用。把擴大投資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著力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策劃、篩選項目,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加強經濟運行調節。緊緊圍繞促增長、破難題、保運行、穩物價,著力加強監測分析,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提出政策建議并積極抓好落實。跟蹤分析宏觀調控政策取向,強化經濟運行監測預警,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茖W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謀劃好我區今后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目標,確定好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確?!笆濉币巹澑舆m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印臺發展實際,更加反映群眾意愿。
㈡鞏固發展農業產業
做精蘋果產業。新建標準化果園6000畝,改造提升果園2萬畝,積極發展配套產業,提高附加值,新增果品儲藏能力3000噸以上。積極推廣“銅川蘋果”地理標志和印臺蘋果標識,打響印臺蘋果品牌。做強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大力支持金鎖、陳爐、廣陽片區發展干雜果,王石凹、陳爐沿線發展中藥材種植,紅土川道發展休閑觀光和蔬菜水產業,著力打造休閑農業觀光帶。新栽、改造干雜果1.3萬畝,種植蔬菜2萬畝、中藥材1萬畝以上,努力做強特色產業。實施精準扶貧。完善脫貧計劃,精準扶貧到村入戶,完成35個貧困村年度建設任務;扎實開展駐村聯戶包扶工作,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方式,完成3500人的脫貧任務。抓好園區建設。積極開展園區升級晉檔工作,支持周陵園區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提升4個省市級農業園區,穩步推進4個區級園區建設步伐。積極做好現代農業整市推進印臺項目區工作。
㈢堅定工業強區戰略
發揮平臺作用,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抓好陳爐陶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工業園區的吸納力。支持秦王府三期、寶地蓋業、30萬噸耐火材料生產線等建設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早日投產達效。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戶以上。全力改造提升煤炭產業,確保傳統工業穩定發展。加快煤礦機械化改造步伐,爭取地方煤炭產能達到20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新型產業,優化產業結構。設立工業發展基金,積極培育以煤炭、陶瓷、電力、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醫藥等規上企業健康發展。加快阿莊風電場建設步伐,確保年內并網發電;加快李家塔50兆瓦光伏電站等重大項目建設步伐。盤活現有資產,增強發展潛力。積極盤活鋁廠老廠區的閑置廠房,編制雷家溝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大紫砂土開發力度,爭取形成新的生產能力;爭取油頁巖開發取得較大進展,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㈣加快服務業發展
加快陳爐古鎮景區建設。緊緊抓住與陜文投集團合作的大好機遇,全面啟動國家4A級景區創建工作,做好景區開發的基礎性工作。全域發展鄉村旅游。加快金鎖石林景區旅游資源開發工作,完成景區主干道路、人行步道和導視系統建設。以農業體驗、農家樂為重點,加大旅游名鎮、鄉村旅游示范村創建力度。支持周陵園區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優勢,整合園區資源,設計旅游路線,包裝旅游項目,打造一個集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和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生態觀光園。促進商貿服務業提速發展。加快安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完成順金貨運站年度建設任務,建成周陵園區電子商務平臺。新培育限上企業2戶,新增民營企業20戶,個體工商戶200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45%以上。
㈤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工作
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抓住銅川納入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和列入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的有利時機,重點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方面,做好項目包裝和申報工作,精心策劃一批政府投資項目,力爭更多項目列入省市“十三五”規劃之中,全年爭取項目資金3億元以上。全力推進重點項目。確保25個建設項目有6個全面竣工,7個基本完工,5個達到序時進度,3個開工建設,4個前期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優化投資環境,精心策劃招商項目,引進招商項目15個以上,利用市域外資金15億元以上。
㈥統籌推進城鄉發展
加快北城開發步伐。開工建設世行貸款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姜女祠文化公園續建工程,建成印臺中學4、7號教學樓和區體育場。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加快建興佳苑、歐景臺三期等7個保障房項目建設,建成保障房640套,實施好6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重點、分梯次推進小城鎮建設。抓緊實施陳爐文化旅游名鎮建設項目,完善鎮區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完成紅土鎮新型社區、廣陽鎮公租房和紅土鎮綜合文體中心建設,不斷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編制完成4個市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完成村莊綠化、住房改造、垃圾處理等建設任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東坡至林皋道路等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努力建設生態印臺。鞏固治污降霾成果,持續深化渭河流域水污染整治,確保出境斷面水質達標,全面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項污染物削減和燃煤削減量、單位GDP能耗等指標任務。
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鞏固“四創”工作成果,積極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大“雙高雙普”力度,完成高樓河中心幼兒園等8所學校改造任務,深入開展大學區制以及教師交流等工作,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繼續深化醫療保障、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等醫藥衛生制度改革,建成衛生信息化平臺,完成阿莊衛生院業務樓及三所中醫堂建設。支持舉辦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全面落實計生各項優惠政策,強化優質服務,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殘疾人生活補助等社會救助制度,努力提高弱勢群體的保障水平。新建17個農村幸福院、2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4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完成五大保險擴面提標任務,不斷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600人。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理質量,促使便民服務中心規范運行。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三級監管網絡,啟動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促進全區安全形勢持續好轉。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平安印臺。
㈧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全面落實深化改革重點任務,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持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依法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建立健全行政審批長效機制,規范運行各級便民服務網絡。加快鎮村綜合改革,不斷提升鎮村服務水平。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和公車改革。深入推進工商注冊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建立高效便捷、監管有力的市場監管體系。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加快政府經營性資產改革,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入推進“營改增”和農村信用合作社轉型等各領域改革,促進經濟穩步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